陋室铭全文解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会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显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来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rc="https://p3.douyinpic.com/large/tos-cn-i-0022/c8e1327f82b64dd0a0aae7613f662d1b" width="547" height="417" />
扩展资料: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刘禹锡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也反映了他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
陋室铭真正含义
这是一篇选入初中课
本的文言文《陋室铭》,短短八十一个字,表现出了刘禹锡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共沉浮的独立人格。也正因此,《陋室铭》成为古诗的高地。
诗魔白居易称赞刘禹锡 文之神妙,莫先于诗。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因安史之乱,多次受贬,仕途坎坷,但他并没有屈服权贵,而是以文明志,体现出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在《陋室铭》创作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他的一生,可谓是越挫越勇。通晓古今、才华横溢的刘禹锡,即使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却一直保持着旷达乐观的心态,生生把中唐的诗写出盛唐的气象,无愧诗豪之称。
>
1. 刘禹锡年少有为,却中途衰落
刘禹锡可说是年少有为,二十一岁,考中进士,接着通过了博学宏词科、吏部考试,可谓三科及第,风光一时。三十岁时,做监察御史,那是相当得意。
唐顺宗当皇帝后,刘禹锡跟着王叔文(唐顺宗的伴读)开始永贞革新,力图重兴大唐。当时革新的两个人叫作王叔文、王伾。革新派觉得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人才,于是,他们成了革新派的核心,都做了官。
此时,刘禹锡这已经到达人生顶峰,年纪轻轻就进入当时的权力中心,还坚持要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可是唐顺宗身体太差,支撑不起局面,于是唐宪宗继位后,把刘禹锡贬到朗州做司马,柳宗元到永州做司马。
遭此厄运,一般人必然颓废,而刘禹锡被贬后,没一点心理负担,反而该吃吃,该喝喝,没心没肺似的。被贬朗州司马的十年,他没有重任在肩,反而有了发展自我爱好的机会,也正因此,培养出了一代诗豪。
朗州司马这十年,刘禹锡写了200多首诗,占他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他从没放弃过重回长安的努力,也从没对自己失去信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不如意,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可能我们无力改变现状,但我们能改变看待事物的态度,乐观坦然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雨。
2.《陋室铭》的创作动机
公元805年,刘禹锡被贬出京,任远州司马。不久他写下了这首题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公元825年春,50多岁的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安徽和州(历史上也叫历阳)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刘禹锡来到这里很是高兴,虽是贬官,毕竟已经从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来到了可以说是富庶的地方当官。
唐朝的贬官一般是没有地位的,刘禹锡被贬到的和州,有一个策知县,这个知县本应该给刘禹锡安排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他非要让刘禹锡住到城南
,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刘禹锡来到新居一看,面朝大江,一片荒芜,非常高兴,还想着知县真心待他不错,知道自己喜欢清静,不喜热闹,所以安排到了这里。
他面对着长江上点点白帆,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策知县得知非常生气,让刘禹锡搬家,由南门搬到北门,从三间房搬到了两间房。新居位于河边,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知道策知县故意如此安排,站在门外假装看风景,面对波光粼粼的德胜河,虽没有大江宽阔,却也是别有一番韵致。忽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回去又提笔写了一幅对联: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其实刘禹锡面对的根本就
不是大江,仅仅是一条河而已,可是对联贴出后,知县居然还是很生气,这次
他把刘禹锡迁到了城中的一间陋室里。
策知县已从刘禹锡两首诗中的后一句思争辩心在京想到了刘禹锡要卷土重来,这是他不能容忍的。尽管策知县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刘禹锡,甚至给他一间陋室,只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然而刘禹锡没有丝毫怨言,由此写出这首著名的《陋室铭》。
3.《陋室铭》的真正含义
刘禹锡坐在小小的陋室里,脸上泛起一丝苦笑,提笔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陋室铭》,这次不是贴在门上,而是找人刻在了石头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八十一个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从表面看是写陋,其实是把陋室比喻成诸葛庐、子云亭,这比喻可说是明明白白突出了陋室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之心。何陋之有,不仅仅是追求高雅精神的富有,更是让***会不到一点陋,给人更多的感受,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
刘禹锡是心怀天下的人,他的心怀天下,还体现在《秋词》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当所有人都在悲叹秋天时,刘禹锡说秋天比春天还要好。看那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凌云飞起,一下子就把诗引到了蓝天上。刘禹锡赋予了秋日以更加广阔的世界,并把这种境界升华,提升到做人的态度,利用秋日晴空万里比喻做人生的胸怀和豪爽。
刘禹锡在被贬夔州的时候,看着湖边唱着情歌的青年男女,写出了《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词是流放期间所做,他不仅没有因为流放颓废,反而开始琢磨起地方民歌,并把这些元素加入到诗词中。
前往和州的路上,路过洞庭湖时,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看着湖面在月光下如此宁静,洞庭山耸立在
洞庭湖中,刘禹锡诗兴大发,写出了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偌大一个洞庭湖,在刘禹锡眼里恍若一只青螺,他心里装的,哪里是这小小的一洼清水,乃是大唐的山山水水。
刘禹锡有着坚定的人生信念,他自始至终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为人生信条,这是刘禹锡的广阔胸怀和崇高境界。
刘禹锡仅仅用八十一个字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从而逆袭成功。他微笑着背着手,对着满天红彤彤的晚霞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4. 从《陋室铭》看刘禹锡如何应对逆境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体现的是一种超然,豁达,乐观
,开朗的人生态度。他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对比自己的陋室,正是暗示了要以这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能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情操。刘禹锡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等待一代明主出山,杨雄,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对于官职和金钱淡然处之。他希望自己既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期待明主给机会来一展抱负,报效国家。
文中最后一句,孔子云: 何陋之有?这个典故出自《论语》。
原文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句话其实特别能彰显刘禹锡的精神追求,他学习的是儒家之道,他以圣人
的门徒自比,并将自己的陋室比作颜回的陋巷。颜回是孔子最优秀的门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践行了穷则独善其身,是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由此可见,刘禹锡志向高远。
公元825年,52岁的刘禹锡已步入晚年,面对着官场的屡次失意,人生的大起大落沉,他也曾经有过消极遁世的心境,但是,他还是坚持着高洁傲岸,淡泊名利,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可谓是难能可贵。他带着一种倔强的精神,又回来了。
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结语: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抱怨身边遇到的给自己出难题的人,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我们应该如何
应对呢?处理这种问题有三层境界:远离、微笑、自我成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把它抛的远远地。
人生的苦难,我们不能自由选择,却可以决定以一种什么的方式去面对它。路南对于弱者是绊脚石,对于前者确实垫脚石。刘禹锡就把一次次苦难作为了垫脚石,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
钱钟书说天下只有两种人,一串葡萄到手,悲观的人挑最好的先吃,乐观的人会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刘禹锡既不属于第一种人,也不属于第二种人,他是第三种人,无论好坏,总能咀嚼出最好的味道,从坏的里面能看到好的,从好的里面发掘出更好的
="3">
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3">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望岳
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宋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陋室铭的注释内容
陋室铭》注释:
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5、灵:神奇;灵异。
>
6、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9、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0、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
学问的人。
1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1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
16、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7、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论语·子罕》:“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20、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陋室铭的意思
意思: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