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全文解释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这是唐王维的诗。人闲下来可以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夜深人静,月儿出来了,惊起一群鸟儿,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里鸣叫。
鸟鸣涧唐王维人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阔山涧。
注释
鸟鸣涧:是云溪的游玩景点之一。因山涧多鸟鸣而得名。
人
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忧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生寂静的意思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是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赏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一、二句开头“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也很少有人活动,诗人内心闲静。有此作为
前提,所以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诗人觉察到了。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句说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鸟惊,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只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而已。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
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王维简介
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教,有“诗***”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学,
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鸟鸣涧原文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792ac497a118966" width="600" height="450" />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拓展资料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鸟鸣涧》.的全诗意思
鸟鸣涧古诗意思:
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
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
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鸟鸣涧的历史背景
《鸟鸣涧》这首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鸟鸣涧》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