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石如篆书集字对联
内容导航:邓石如篆书集字对联邓石如最好的隶书作品邓石如篆书最佳作品邓石如隶书***教程篆书必临的三大名帖

邓石如篆书集字对联

清代着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治印笔法简洁,刀艺刻画细致精巧,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  邓石如有一名


为“碧山书屋”的书斋。他想写一副对联,作为点缀,但苦思良久,都不能得到一副典雅如意的对子。一天,邓石如召来学生,让他们为书斋撰写对联,他勉励大家广开思路,劝勉他们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生们听说是为老师的书斋撰联,个个跃跃欲试,争想脱颖而出。不久后,不少学生交上了对联稿。邓石如一一过目,仔细推敲,不少对联因小的瑕疵而落选。眼看大部分对联被淘汰殆尽,邓石如已近失望,忽然,一副对联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他拍案叫好只见这副对联写道: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


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上联写景观,自然界的奇山异水、风云日月,尽收眼底,气势不凡。下联写人文,数千年中华名人、诗词曲赋、书画经史,绚丽璀璨,一览无余。邓石如喜上眉梢,选了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书斋联,毫不吝啬地勉励夸奖了这位撰联的学生。

邓石如最好的隶书作品

赵之谦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

邓石如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


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邓石如篆书最佳作品

处世劳尘事;

传家宝旧书。

——题苏州寒山寺碑廊

事业垂千古;

馨香荐四时。

——墨迹

座上南华秋水;

屏间北苑春山。

——自题

万花盛处松千尺;

群鸟唱中鹤一声。

——自题

开卷神游


千载上;

望帘心在万山中。

——自题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自题

涉水跋山,来泻两行寒士泪;

临风对月,常怀一片故人心。

——挽曹文埴

四围积奇石几层,月色夹空,如窥古涧;

其地有高松百尺,绿荫翳日,时到异人。

——题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草堂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述怀

容人却侮,谨身却病,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


秽;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节用补贫,为善补过,息忿补气,寡言补烦。

——自题草堂

长七尺大身躯,享不得利禄,享不得功名,徒抱那断简残编,有何味也;

这一块臭皮囊,要什么衣裳,要什么棺椁,不如投荒郊野草,岂不快哉。

——自挽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题碧山书屋


pan>邓石如隶书***教程

赵之谦隶书用笔多参魏碑笔意,以篆法入隶,行笔寓方于圆,方圆结合,仪态多变,妩媚而沉稳老辣,古朴丰茂,自成一家。

在用笔上丰富起收笔形态,加之以铺毫、裹锋之间的转换,用以增强提按变化。

在字形结构上,重心上移而不失稳正,呈扁瘦状,并且在邓完白隶书的基础上,融合汉碑、魏碑楷意等,增强上紧下松之势;同时夸张字形本身的错落,注意穿插避让,使字形呈左低右高之势,也更加险绝。

在章法上,行与行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字与字之间注意穿插避让,富有节奏感。同时在作品中增加异体字的使用,这与其深厚的学养是不可分割的。

邓石


如的隶书具有苍劲浑厚、紧密坚实的独特风格。朴茂苍厚的笔画与精确紧密的结构,互相映发,意趣盎然。

邓石如对他的隶书非常自信,自称:“吾篆未及阳冰,丽分不减梁鹄。”邓氏作隶,喜以篆法为之,杂以魏碑笔意,打破传统隶书于字法、笔法和章法上长期不变的定式。

其隶书体方笔圆,遵丽淳质;笔画转折处,多有篆意,圆活流畅;章法布局上,纵向结体,横向取势,开张纵逸,豪迈洒脱。

篆书必临的三大名帖

我推荐一部姜公醉先生的篆书《离骚》

A·创作年代:

公元1989年——1998年<


/p>

B·时代背景;

自1964年至1983年先后创作《******遗诗》、《***诗词三十七首》、《***语录》、《国际歌》、《欧仁·鲍狄埃》、《血海碑》、《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马克思语录》、《郭沫若诗词选》、《***诗选》、《***词二首》、《国际歌》(重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郭沫若诗碑》、《无形的丰碑》、《***诗碑》、《茅盾诗碑》、《时代的楷模》18部现代碑石铭文后,1989年端午节萌发了创作古典题材《离骚》碑铭的构想。于是构思用小篆书体表现屈原所处的时代。用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将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全文书写成小篆,其间,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方去疾先


生的大力支持,并为其校订。但因当时调入内江张大千纪念馆筹办工作,尚无正式住房,无法开展创作。直到1992年内江书画院住宅落成,又因工作忙碌而放置。1991年完成创作《长征史碑》的任务后,1993年又投入《***诗词碑铭》的创作,以致《离骚》碑铭这部作品断断继继到1998年方告竣工,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因为《离骚》系文言古诗,加之采用小篆书刻,所以成书之前先有释文和释篆的两种考虑。《离骚》文字版本采用郭沫若先生解放前出版的学术著作《屈原研究》一书,在书后附录有《离骚》原文和郭沫若先生翻译《离骚》的白话译诗。故在《离骚》原拓本上以印刷字体标注:即第一排印刷字体为篆书的释文,第二排印


刷字体为古诗释文,依次类推。为帮助读者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碑铭之后,用隶书字体附录书刻了《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此作品在21部现代碑石铭文中字型最大、页码最多。

198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方去疾先生校订《离骚》小篆,题赠“如意”;

1992年,我国著名诗人戈阳青先生为《离骚》赠词:《沉江怨·离骚碑铭断想》,该词发表于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首次出版的《浩世微尘》;

1999年10月,荣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奖评委会常设***、中国国际名人协会评审委员会、中国国际名人院评审委员会、北京市名人文化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p>

1999年,我国楚辞专家、著名学者,耄耋高龄的文怀沙先生为《离骚》碑铭题写《姜公醉初拓离骚》;

2000年,《无形的丰碑》、《***诗碑》、《***诗词碑铭》、《离骚》等21部,字数34000个,碑石1149块,经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定为数量最多的自撰、自书、自刻现代碑石铭文,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01年7月,《无形的丰碑》、《***诗碑》、《***诗词碑铭》、《离骚》等21部现代碑石铭文,收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

2004年,我国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为《离骚》碑铭题写《姜公醉篆书离骚


拓本》;

2005年,我国著名诗人戈阳青先生为《离骚》碑铭写序。

2007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精装礼品书《姜公醉初拓离骚》。



"640" height="883" />


large/tos-cn-i-0022/5d1dd87850e84679bcd6d639ed682a9e" width="640" height="571" />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