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周边好玩的地方
1、赵公山
赵公山是青城山的主峰,位于都江堰城区西侧,是户外徒步爱好者
的理想登山之地。登山有两条线路西线:起点是群益村,可以在茶店子客运站乘坐前往水磨的大巴车。在曾家沟大桥下。西线难度比东线小。平均速度在2小时左右。有成型的木枝路。冬季需要冰爪。东线:起点是龙凤村。一般需时4.5小时(不负重)。山脚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大概要2小时,庆云寺到赵公庙大概需时2.5小时。登山的路大致分三段,第一段为石板路,比较好走;第二段为烂泥路,遇见下雨天非常滑,最好借助登山手杖(木枝)登山或下山;第三段为木枝路,比较好走。冬季登山需用雪爪才能上山。赵公庙有通铺,也可自己带睡袋帐篷。山顶食宿(晚饭+住宿+早饭)大概30元。可自己带食物上山加工。山顶温差大,晚上需要加厚衣服。下山大概需时
三个半小时。在山顶可俯瞰都江堰城全景,当夜晚万家灯火之时十分美丽。
2、龙隐峡栈道
位于青城后山,全长约600米,紧靠峭崖,绝壁处凌空架板通行,是观山赏景,避暑探幽的好地方。 龙隐峡这里山势异常险峻,左右两座山相距咫尺,下面便是深深的山涧。栈道为古代西入金川驿道中必经之险道,古为木桩穿岩铺板,现为钢筋混凝土仿木重建,宛如隐身于峡中的长龙。
3、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
世界地震遗产。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
都江堰必游的三个景点
宝瓶口、鱼嘴、飞沙堰这三处主体工程是必游景点,离堆公园、二王庙、安澜桥及南桥则会让你对这一千古水利有更立体化的感受。
到了都江堰,多以游览都江堰景区为主。这座坐落于岷江上的大型水利工程,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
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两千年时光荏苒,依然发挥重大作用。
都江堰市柳凤休闲岛农家乐
我上次去都江堰的柳凤休闲岛,挺开心的,那是四星级乡村农家乐,原生态,乡村风味,占地面积50余亩,岛主经营历史近30年。地址在都江堰市柳街镇双凤村,地处成青旅游快线柳街镇段,距成都40分钟车程。有40间客房,可以吃饭、休闲娱乐。还能泡温泉,一餐人均消费50元、吃住一天150元。
都江堰附近古镇哪个好玩
都江堰古镇有
泰安古镇、街子古镇、水磨古镇。
都江堰是游客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但是都江堰附近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古镇也不容错过。都江堰市区内有较为著名的泰安古镇,而都江堰附近的古镇有街子古镇、水磨古镇。这些古镇虽都有古朴的民风,以及清朝的遗风,但是各个古镇又有着自己别样的古镇风采。
都江堰耍的大家懂的起
好玩的地方有:龙池森林公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和翠月湖等等;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
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
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
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