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八是什么节,八月初八是什么节目
来源头条作者:如歌的行板DM《回哈》少时,不喜家乡。因为183天的冰封期 、因为开春儿地上的泥泞、雪水;因为冬天一片绿叶菜也没有,几个月白菜炖豆腐或者土豆……少时 不喜家乡!知道哈尔滨腌酸菜,大连腌螃蟹️ 知道风吹草低见牛羊的NZ圣诞老人是穿比基尼的。便觉得哈尔滨的小北风越发的凛冽,酸菜也很不好吃。某年大雪 被堵在安发桥上的公交车里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步行回家用了几个小时。到家后用不会动的手指解不开外衣的纽扣,全身、心里一片冰凉。想着,我要离开这个冰城。少时 脾气不太好的父亲 动手打孩子的时候 母亲轻轻啜泣。犟脾气的自己 每每挨揍后还愚蠢的回到被打的原地 连累的母亲也因为护着自己被打了几下。少时,想尽办法 想长大了如何离开家。少时 不懂父亲为啥打完了孩子自己也哭 ;也不懂母亲为啥一直忍气吞声地委屈过活。不喜欢自己的原生家庭,贫不嫌、小不嫌、饭菜越来越好的日子,家庭气氛也没有越来越好 总是很紧张的气氛…… 无论母女三人多少欢声笑语 一句你爸爸快回来了 就开始收拾房间 收敛笑容 屏气凝神的察言观色 父亲开心全家都开心 父亲不高兴,我们都不敢大声言笑。父亲并不是“万恶的”父亲,他除了脾气不好 之外是一个极好的父亲 勤俭 干净 节衣缩食的养育两个女儿。但是,我和妹妹都想离开家。于是22岁的妹妹和24岁的我 在同一年 “早婚”了 真的是想有自己的家。这里真的要告诉所有的父母一个事实。男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生活可能是因为渴望自由独立。而女孩子……想自己住或者早嫁人,真的是因为她不喜欢那个家。那个家不够温暖,不足以让人眷恋。这次回哈,安葬父母。墓地在母亲离世后的13个月终于选好了……八月初八,入土为安……这一世与父母说不清的情感。父母不易,女儿们感恩。无论相互亏欠与否,父母的一生似乎都是无私地为了儿女。想想他们自己的快乐哪,似乎也全是在儿女身上。心酸地很。七十年代的父母风华正茂却接连着有了两个女儿,来不及开心多久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想必父母的青年时期快乐也很少吧……九十年代初为女儿们的考学操心,九十年代末又操心出嫁。千禧年出生的外孙女给外婆带来多少欢乐就有多少辛苦大女儿的离异,二女儿的下岗,给父母带来了多少不眠夜…… 母亲一生省吃俭用的积蓄就是希望给两个女儿多一些生活保障。向西叩拜父母恩,四零五零年代的父母匆忙的脚步走过了一生。他们是否享受了生命之旅的美好,我们没有来得及交流他们的人生体会,他们就走了……而我自私的决定,不要那么活着。我要成为一个自私鬼。珍惜自己的日子 不让艰难把自己的脾气弄坏。当初离开了哈尔滨似乎是因为寒冷。活到了四十几岁才意识到可能是想要不一样的人生。换了环境,换了处境,换了心境,恍若隔世地活着,淡化掉童年的寒冷。七零后回忆起童年也有很多人“贼”(哈尔滨当地方言,意思是非常 特别)开心吧……我的脑子里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所有的美好记忆都和松花江水无关。八月初八 安葬父母是责任义务,是安心 是人生之旅中众多部分的一个章节句号。此事后再回哈更难。没有了父母,何必顾念家乡…….还没有反思透彻自己,顿笔此处。周一例会不能迟到 !生活在路上,不匆忙的走,一步一步的不畏未来一万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