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历就是农历吗
内容导航:阴历就是农历吗农历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阴历是农历的意思吗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阴历就是农历吗

公历就是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而农历是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


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而农历是以太阴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所定出来的历法。

农历到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

因为朔望月的周期原因,会有阳历和阴历之分。

1、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


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

2、阴历又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

农历并不是阴历. 简单来说


,农历虽然也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来制订的,但还需要考虑太阳的运行、四季的变化,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阴历. 具体来说,阴历是相对阳历而言的,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的.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月是大月30天,逢双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於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


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唯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推知月亮的形状。而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於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现


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开始使用了。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著的半面对著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


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馀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於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阴历是农历的意思吗

应该是问的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吧,公元是附带在这两者之前的。辛亥***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


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其实都不算。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农历是不是也叫阴历

世界上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许多人都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这是错误的。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阳历:是以太阳的视


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阳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公历其实只是阳历的一种。古罗马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而格里高历(或称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


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阴历每30年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成为355天。使用阴历的唯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教国家因为宗教的原因仍然使用阴历外,基本已经废弃不用了。

阴阳合历:同时考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作为制定历法的周期。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把太阳的运动轨道等分为24份,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它比纯粹的阴历好。所以,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