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测量原理
电桥法测量电阻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电阻的仪器,是一个通用
的惠斯通电桥。
电阻R1,R2,R3,R4叫做电桥的四个臂,G为检流计,用以检查它所在的支路有无电流。
当G无电流通过时,称电桥达到平衡。
平衡时,四个臂的阻值满足一个简单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就可测量电阻。
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四个电阻R0、R1、R2、Rx连成四边形,称为电桥的四个臂。
四边形的一个对角线连有检流计,称为“桥”;四边形的另一对角线接上电源,称为电桥的“电源对角线”。
E为线路中供电电源,学生实验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压可在0-30V之间调节。R保护为较大的可变电阻,在电桥不平衡时取最大电阻作限流作用以保
护检流计;
当电桥接***衡时取最小值以提高检流计的灵敏度。
限流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检流计和改变电桥灵敏度。
电源接通时,电桥线路中各支路均有电流通过。
当C、D两点之间的电位不相等时,桥路中的电流0≠gI,检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当C、D两点之间的电位相等时,桥路中的电流0=gI,检流计指针指零,这时我们称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电阻抗原理
阻抗元件的原理是基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阻抗元件,它的阻抗大小与电阻值成正比。电阻的阻抗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阻成正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当交流电信号通过电阻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保持一致,即没有相位差。电阻是一种消耗功率的元件,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因此电阻常用于电路中的电流限制、电压分压和功率调节等应用。
阻抗特性和导纳特性
联系:阻抗圆图与导纳圆图都是史密斯圆图。史密斯圆图的实质就是z平面和反射系数平面两个复平面之间的映射.
区别:导纳是阻抗的倒数,
在采用归一化阻抗和归一化导纳之后,将复平面上的阻抗圆图旋转180度,就得到了导纳圆图。可以看出两公式在形式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导纳圆图与阻抗圆图在图形坐标的数值,符号和曲线形状上是完全相同的,可以把阻抗圆图当作导纳圆图来使用,但是图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作不同的解释。
同一张圆图,即可当作阻抗圆图来用,也可以当作导纳圆图来用, 但在进行每一次操作时,若作为阻抗圆图用则不能作为导纳圆图。
变压器电阻怎么测量
操作步骤:
(1)应按设备的电压等级选择摇表,10KV-35KV的变压器,应
选用2500伏摇表
(2)测量绝缘电阻以前,应切断被测设备的电源,并进行短路放电,放电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并使测量结果准确;
(3)摇表的连线应是绝缘良好的两条分开的单根线(最好是两色),两根连线不要缠绞在一起,最好不使连线与地面接触,以免因连线绝缘不良而引起误差;
(4)测量前先将摇表进行一次开路和短路试验,检查摇表是否良好,若将两连接线开路摇动手柄,指针应指在∞(无穷大)处,这时如把两连线头瞬间短接一下,指针应指在0处,此时说明摇表是良好的,否则摇表是有误差的;
(5)摇测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壳)的绝缘电阻的接线方法:
>
将一次绕组三相引出端lU、lV、1W用裸铜线短接,以备接兆欧表“L”端;将二次绕组引出端N、2U、2V、2W及地(地壳)用裸铜线短接后,接在兆欧表“E”端;必要时,为减少表面泄漏影响测量值可用裸铜线在一次侧瓷套管的瓷裙上缠绕几匝之后,再用绝缘导线接在兆欧表“G”端;
(6)摇测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及地(壳)的绝缘电阻的接线方法:将二次绕组引出端2U,2V、2W、N用裸铜线短接。以备接兆欧表“L”端;将一次绕组三相引出端1U、1V、1W及地(壳)用裸铜线短接后,接在兆欧表“E”端;必要时,为减少表面泄漏影响测量值可用裸铜线在二次侧瓷套管的瓷裙上缠绕几匝之后,再用绝缘导线接在兆欧
表“G”端。
(7)在测量时,一手按着摇表外壳(以防摇表振动)。当表针指示为0时,应立即停止摇动,以免烧表;
(8)测量时,应将摇表置于水平位置,以每分钟大约120转的速度转动发电机的摇把,在15s时读取一数(R15),在60s时再读一数(R60),记录摇测数据。
(9) 待表针基本稳定后读取数值,先撤出“L”测线后再停摇兆欧表;
(10) 摇测前后均要用放电棒将变压器绕组对地放电;
交流阻抗测试
交流阻抗也叫做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简写为EIS),早期的电化学文献中称为交流阻抗(AC Impedance)。阻抗测量原本是电学中研究线性电路网络频率响应特性的一种方法,引用到研究电极过程,成了电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实验方法。
很显然,交流阻抗测试标准为1200。
阻抗***怎么使用
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法、相邻法、交流保护测量法、反演法等。
其中,直接法是指通过在电力线路两端加电压,测量电流并计算阻抗大小的方法。
相邻法是指利用两个相邻的线路之间的阻抗差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