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时是还阴债吗?破解养生迷思,告别偏方误区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阴阳平衡阴阳是地球上万物的基本属性,其中阴为负能量,阳为正能量,一定程度的交替平衡才是身体健康的关键那么网上流传的“食时是还阴债”,是否符合科学养生的日常需求呢?
需要了解的是中医养生所提倡的“阴阳辨证”思想这种思想下,饮食调养是调节人体阴阳状态的必要手段,人体内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出现相对于现代医学十分重视的病因和治疗,中医注重的是整体防病和健身保健,而食疗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养生方式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构成了中药学的基础体系,而脾胃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器官,被称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指的是脾胃能够吸收或转化,运输五味,六气等物质,然后将其供给身体的其他部位使用因此,我们在饮食时,必须注意到脾胃的健康与消化能力,将食物吃得容易消化吸收
然而,真正的食疗是讲究匀衡搭配的,不应该拘泥于某个时间段的食物上,更不能单纯追求虚无缥缈的阴阳平衡可以将食疗分为三个层次:
1.面对疾病,先应该去医院检查,对症给出问题食疗,效果会更好,也更为科学
2.在保持常规的膳食习惯之外,可以参照经典食疗相关知识,增加益生菌,粗纤维,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牛奶,豆类,水果等等
3.如果身体状态好,完全可以尝试中医养生之道,比如饮瘦肉汤清火,吃红枣补血等,但需要注意搭配,时间等各方面内容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食时是还阴债并不符合科学食疗的标准从中医理论来说,饮食的重心应该是体现在“不负消化”的原则上,既要养生,又要保健,要做到让食物为身体所用,不负服务“后天之本”胃肠的使命
养生不是简单“阴阳”平衡就能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医养生之道,应该注重整体平衡,搭配和科学性只有合理,循序渐进的改善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告别那些不科学的养生偏方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