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襟度:指胸怀、度量。涵养:指学识。处在逆境或顺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度量,面临欣喜或愤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识涵养。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唐·韩愈《答李翊书》遂:饱满。晔:同“烨”,火光明亮悦目。根柢壮茂的树果实就结得饱满,土壤肥沃的土其光泽就明亮悦目。
●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
《战国策·赵策二》 有才能、有道德的人,肩负重任而行动肃敬,谦逊有礼;聪明、有见识的人功劳大而言辞和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选择他的长处加以效法,不好之处就改正它。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 芳:芳香,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秽:鄙贱邪恶的行为和名声。荣枯:喻***上的得志和失意。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宋·陆游《观史》 大节:重大的节操。公论:公正的评论。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霁(jì),雨雪停止。
●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个人意气的愤怒要克制,符合道义的愤怒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