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字解释
【释义组词】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锅。
(组词)~罐、~锅。
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彝、九~、定~、问~、~祚(国运)。
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峙、~足之势。
5.大。(组词)~族、~臣、~力支持。
6.正当,正在。(组词)~盛(shèng)。
【注音】dǐng
【词组】
1.鼎鼐 [ dǐng nài ] 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鼎立 [ dǐng lì ] 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宋叶适《纪纲一》:“然边方鼎立,彼此窥伺,一有蹉跌,而祸败随之。”
3.鼎盛 [ dǐng shèng ]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4.鼎足 [ dǐng zú ]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5.鼎沸 [ dǐng fèi ]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 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鼎字的意思和解释
基础释义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
。问~。
3.大:~力。~言。
4.锅。
5.姓。
6.正当;正在:~盛。
详细释义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 。
如:
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指宰相 。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指国家 。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
显贵 。
如:鼎臣(大臣,重臣)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
族)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
如:鼎分(三分)
〈动〉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鼎有什么象征意义
鼎在古代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
定影响。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鼎的七种意思
1、鼎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
3、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4、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5、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如:定鼎、问鼎。
鼎有几个意思
鼎是一种古代的大型铜器,通常被用来烹煮和储存食物或祭祀活动。鼎在中国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权力、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在周代,鼎被用作国家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器物,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