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艮卦命卦
内容导航:艮卦命卦艮卦人的特点艮卦的象征意义命卦为艮卦的男人怎么样艮卦之人的命运女性占到艮卦预示什么

艮卦命卦

东四命和西四命,是风水学理论,出自八宅派。

依照三元九运与八卦的八个方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不同对人的命卦进行区分,其中震卦、巽卦、离卦、坎卦的属东四命,而坤卦、兑卦、乾卦、艮卦属西四命。

古人认为,人与宅联系密切,人有人命,宅有宅命,两者特性互相配合,才可得兴旺。八宅派提出东四命的人住东四宅,西四命的人住西四宅;东四命开东四门,西四命开西四门,这样方能家宅兴旺。

艮卦人的特点

旅是1:5卦的卦名,1:5是旅卦的代号。“旅”(lǚ),出行的,在外作客的:旅行。1:5卦的主卦是1卦艮卦,卦象是山,特性是被动和阻止,阳数是1;客卦是5卦离卦,卦象是火,特性是明亮和依赖,阳数是5。主方像山一样静止不动,比喻为旅店,聪敏爱动的客方比喻为旅客。此卦以旅店和旅客的关系比拟当前的主客双方关系。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离)相叠。此卦与丰卦相反,互为“综卦”。

山中燃火,烧而不止,火势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赶路。因而称旅卦。

左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

艮卦的象征意义

gèn guà

艮,普通话读音为gèn,最开始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六书中属于指事字。“艮”的基本含义为八卦之一,代表山,如艮岳;引申含义为位于东北方的高山,如艮岑。

在日常使用中,“艮”字多用作指东北方,如艮维。

命卦为艮卦的男人怎么样

1992年男命卦为西四命的艮卦,为阳土,应配合阴土的坤卦,纹蛇吧,而且也符合猴与蛇相对贵人的格局,

艮卦之人的命运

算命原理: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从《周易》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关于纳甲的原理,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了,巽卦配辛,艮卦配丙,离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阳在《参同契》里用月象说明这样搭配的原理。他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赡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赡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撰辛见平明。民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他把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分出六个步骤,初三是月芽初吐为“爽”;初八是上弦月,称作“上弦平如绳”;十五是满月,称作“盛满”;十六是满月开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干的方位与八卦的卦画之象一搭配,震卦犹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现,所以震配庚。兑卦犹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现在丁(南)方,故兑配丁。

乾卦三画皆实,犹如满月,月亮十五晚上出现在甲(东)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变虚,犹如十六开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从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犹如下弦的月芽,相当于二十三的月亮,月亮于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虚,犹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东)方消尽,故坤配乙。上半月据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据月消之方取象,取阳顺***月亮消长盈虚之理。至于壬癸,因为是在北方,每月之内日月在北方相会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央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离得坤卦中爻(离三),故离配己。所谓“七八道已讫”是说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后月亮满极,上长之道已到尽头。“曲折低下降”是说月亮西垂开始消退下降。“十六转就统”是说十六又开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轨道。

怎样看命运:

关于命运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文字上来理解它,一个是命,一个是运,所以关于命运我们分两个词来解读比较好!在我们命理上来说,这个命就是你的生辰八字带来的信息,也就是你出生的时候所得天地之气,把你 出生的年月日时辰这些数字12345,换算成甲乙丙子丑这样的天干地支,每组一个天干一个地支,一起八个字,所以也叫批八字,或者四柱预测!你出生的时间是定下来了,你不可能再回到你娘的肚子里重新孕育,所以你的命就注定了!虽然命是注定了,但是运却是变化的!这个运,我们指的是流年流月,因为每年每月的五行之气都不同,所以造成了运气的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

命和运,一个注定,一个变化,一静一动这就是个矛盾,既然是矛盾,当然就符合哲学规律,就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也就不是迷信,也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组成“命运”的干支都是有阴阳五行属性的,用易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去解读这些干支符号的阴阳状态与五行生克,这就是测算,也就是常说的“算命”。“算命”从根本上来讲,实际上是一种“术数”的规则运算,就象我们根据不同的公式去算题解题一样,这其中没有什么玄奥之处。“算命”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运用辩证法解析矛盾、解读密码的过程,是一种有理有据的术数的科学推断,这里面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更没必要把它描绘的神乎其神!如果把它神秘化,那就是真正迷信了!

命虽然是注定,但它注定的只是你生命的长度,因为运是变化的,所以你可以扩展你生命的宽度,提升你生命的质量,努力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那么“算命”应该说是“算运”更加确切一些!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好运,什么时候是衰运,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趋吉避害,自然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当然在你运气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如果你想动,那么你就需要在外应风水上做点努力了!所以我今天要在这里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只不过是一句自我安慰的废话而已,苍白,无力!因为很多东西并不是注定的,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出了问题,肯定是你自己的决定,选择错了,那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代价,这很正常!

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着,当然人的运势也是轨迹的,如果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运势的轨迹,出了问题就发出“上天注定”的感叹,那么就是你的不对!

女性占到艮卦预示什么

五行指的是描述水、火、金、木、土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关系。《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是为人用。”《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由此可见,五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耕作等息息相关的,而且五行也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朴素的宇宙观。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人们根据水、火、金、木、土这五个事物的特征,将其逻辑化、抽象化、概括化,使其成为一种分析工具,对人自身、人与自然界、自然界进行分析。例如,认为水的性质寒润、下行,火具有阳热的特性,金具有坚韧有力的特征,木具有生发的特性,土具有生长的特点。于是人们根据五行的特征,把季节、气候、生长过程、五脏与五行联系起来。例如把木与春、火与夏、土与长夏、金与秋、水与冬联系起来;把木与生、火与长、土与化、金与收、水与藏联系起来;把木与风、火与暑、土与湿、金与燥、水与寒联系起来;把木与肝、火与心、土与脾、金与肺、水与肾联系起来。

(2)五行之间的关系

①相克。在古代封建社会,甚至现代某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流传着某类女性“克夫”或者孩子“克父”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是“五行相克”却确有其说。“克”顾名思义,就是克服、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指的是五行之间是相互克服、抑制的。五行相克,形成一个循环圈。例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之间中的任意一行,都是既可以克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可以被五行中的另一种所克。

②相生。五行不但相克而且相生。“生”顾名思义,就是资生、推动的意思。五行之间相互滋生、推动,形成一个循环圈,这种相生关系也被称作母子关系。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中的任意一行,都是既可以生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意一行,都是既可以生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可以被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是可以被五行中的其他一种所生。

③乘侮。“乘”指的是乘袭,主要针对相克而言,“侮”指的是欺侮,主要针对相生而言。五行乘侮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五行中一行过盛或虚弱造成的。例如,如果木过盛,而木克土,则会抑制土,即乘土,而且还会侮克制自己的金;如果木过于虚弱,则会受到金的克制,而受到土的欺侮。

在五行中,相克相生被称作制化,即制约、化生;而乘侮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五行学说的形成

对五行学说的形成,古今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定论。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学术界还在关注的课题之一。纵观历代学者所论,可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

1.五方说

人类空间意识的起源基础是方位观念。一般认为殷商时代已有了五方观念,甲骨文虽没有明确的五方概念,但对于四方及四方风的记述已经很明确,殷人把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而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举,用五方总括整个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的划分,在古代有着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它意味着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混沌生活状态,第一次把自己的生存放在一个规则的、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之中,把自己的思维、认识确定在有条不紊的空间系统中,使一切客体对象都能在这个系统中秩序化、结构化。因此,五方观念的形成,就可以作为一种原型模式,规定、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形成五方分类配位信仰,此为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五季说

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以立五行。”《管子·五行》说:“昔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均认为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而创立。五行的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变化。《管子·五行》载五行历遗义,将一年 365日分为五段,以木、火、土、金、水分别统配,并重构五气流行图,按五行相生依次流转。班固《白虎通德论》指出:“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也认为五行就是五个时节。

3.五星说

上古时代,星相知识较为普及,所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 ’,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戌卒之作也;龙尾伏晨 ’,儿童之谣也 ”(顾炎武《日知录·天文》)。

古人在观察天体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肉眼可观察到的水、金、火、木、土五星有规律的运动,此五星又称为辰星、太白星、荧惑星、岁星和镇星(或填星),认为五星是五行的根源,而且五星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汉书·艺文志》所说:“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西汉末的纬书《河图括地象》说:“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即相对于地上五座大山来说,天上有五大行星即五行,五行的初义就是指五星的运行。

4.五材说

五材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生产生活必需的具体物质。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又如《尚书·洪范》注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更具体地表述了五行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需的思想。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云:“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国语·鲁语》说:“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其中所说的“五行”,就是指五材。《国语·郑语》曰:“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即金、木、水、火与土***,土是中心,由此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五材则成为构成其他物品的最基本的五种元素。

一般认为,五行作为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记载了五行的名称、次序、性质和作用,但没有涉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孔颖达注则指出:“(五材)言五者,多有才干也。谓之五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可见由“五材”易名为五行,实现了由实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从而标志着五行作为哲学概念的形成。五行只有抽象为五种功能属性以后,才可以作为归纳自然社会万物万象的模型。

春秋以后,古代思想家开始探索五行之间的关系,逐渐确立了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克又相生的内在联系。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水能灭火,金能伐木等现象,从中认识到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如《左传》中多次提到“火胜金”、“水胜火”。《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明确指出了五种自然物质的相胜关系。

对五行相生关系,先秦著作中未见明确记载,但从古人对四时气候及物候运转规律的认识来看,当时已具备五行相生次序的概念。认识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并将其广泛用于解释自然界乃至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这标志着五行学说的成熟。

综上所述,对五行学说的起源至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然五行说之为五行说,在于它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体系,而不在于它把金、木、水、火、土五材或别的五种东西如此这般地凑合在一起。

五行体系的精义,一在它是一个把世间众物分门别类的形态学分类体系,二在它是一个解释世间万象相生相克的动力学功能系统。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重要的是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而不是其中某个层面或某些单一的成份,因而要探求五行学说的起源,就应追究其以“五”为基础对万物进行分类、以“五”数的对待循环原理解释各种现象的生成变化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起源。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人类领会世界的基本知性形式,而时间观和空间观最直观和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就是历法。历法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时空观就是先民们仰观俯察、理解宇宙、经纬天地、领会历史的基础,天文定五方,历法分四时,五方、四时就成为五行分类体系的基本图式。

而五行相生,不过是***秋冬四时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自然节律,五行相克则反映了五行体系中相对方位的对立关系,《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比相生而间相盛也。”由此可见,原始天文学和历法月令制度,才是五行学说真正的文化源头和知识原型。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认识和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主要理论包括五行的概念与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