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了文昌帝君就能考研上岸吗?

最近常有善信咨询文昌符一事,好像是考研将近了。

《感应篇汇编》中也记录有这么一个故事。
讲的是文昌帝君如何选取科举考试高中的人。
除了需要认真学习以外,你还得遵守这些准则...
当然,临近考试,莫要给自己添加额外的压力,专注在试题之上。
明朝太原府(今山西太原),有一个名字叫王用予的人,为人厚道稳重。
他平日侍奉文昌帝君非常的谨慎恭敬。
每年的元旦,大家就轮流负责建醮坛,到云中山顶上的文昌帝君行宫(庙宇)去祈福。
今年科举有几个大家看好的候选人。
其中一个叫俞麟,为人以孝顺谨慎著称。
又有个叫郁从周的,相貌非凡,气宇轩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笔更是一流。
正统辛酉年的元旦这天,王用予提早先到了文昌帝君行宫,并且住在里面。
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到文昌帝君正在升殿。
有位戴着朝冠穿着红袍的神,手中抱着一本很大的册子,呈送到文昌帝君面前,请文昌帝君签名批准。
王用予就悄悄的问抱册子的神说:“山西省的录取榜单中,有没有王用予、俞麟、郁从周这三个人的名字?”
抱册神说:“没有。”
过了一会,那位穿红袍的神就抱着册子上殿,跪着将册子呈送给文昌帝君看,帝君一一的批阅,在每位录取者的名字下面画了一个押。
有时候,文昌帝君也犹豫了很久都不画押。
红袍神就宣布文昌帝君的指示说:“尽速的查明积阴德的家中的仁厚之子,将他们的名字呈报上来,以替换榜册中未经文昌帝君批准的名额。”
这时候,王用予隐藏在殿旁的柱子下面。
忽然听到殿内传来,叫王用予入殿晋见帝君的呼唤声。
王用予匍匐在殿阶下,被召唤到文昌帝君的座前,进谒帝君。
帝君说:“功名的事情,是天庭秘密的记录,不可以轻忽的泄密;因为你十余年来如一日,侍奉我十分的至诚恳切,所以把你召来,为你分析。
你的祖父非常朴实严谨,自食其力,从来没有欺负过人,早就已经注记你为乡科的前榜,以彰显你祖父忠厚传家的果报。
又因为你平生遇到神佛就都稽首,但是都是默求你自己的功名能够如意,和你妻子杨氏的病能够痊愈,夫妻能够白头偕老。
而你那位年老的母亲仍然在堂,你却从来没有替她祈求神佛保佑。
因为这个缘故,把你的功名降了二级,所以你中在下榜的五十三名。
你应该要改变这种自私的心态和行为,不要再触犯天心了啊!”

王用予听了文昌帝君的分析,连连向帝君叩头谢罪。

文昌帝君又讲:“跟你同社团的周吉,是今科本省的解元。”
周吉为人最懦弱无能,而且学问文章也比别人差。
王用予听了之后,感到相当的惊奇愕然。
因此就向帝君叩问周吉考中今科解元的原因。
帝君说:“周吉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读书人,从来没有一次入公门涉讼,也从来没有犯邪淫。
周家祖孙三代以来,都未曾说过一次别人的短处、暴露过别人的一件恶事。
而且周吉的曾祖父,曾经作过《百忍说》这篇文章,来劝化世人,也因此而感化了不少人。
周家的父子祖孙,以简单、朴实、静默,在培植福报,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现在周吉中了本省的解元,这只是周家福泽的开始而已啊!”
王用予再向文昌帝君叩头问道:“跟我同社团的俞麟、郁从周,不知道他们两位能不能够考中?”
帝君就检视查阅太原读书人的名册,脸上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说道:
“俞麟本来应该可以考中一科,但是因为他侍奉双亲,犯了腹诽的过失,又经常刻薄的批评他人,不近情理,更妄言自命为君子,所以便除去了他的科名,使他终身穷途潦倒!”

王用予再请问文昌帝君说:“什么叫做侍亲腹诽?”
帝君说道:“俞麟对他的父母,虽然在言语举动上,表现出服从孝顺的样子。
但是在他的内心,则是不以为然,只是勉强的不露声色而已。
外表上好像事事都顺从父母,而他的真性却是一天一天的疏远了,这种自欺欺人伪装出来的孝顺,简直就是把双亲视同路人一样啊!
要知道以欺骗虚伪的言行,来欺世盗名,更是触怒神明了,所以才惩罚他。
至于郁从周,本是天纵的英才,二十六岁就该中进士,三十岁出头,应该做到中丞的官位,四十五岁晋升为大司空,而且还兼领司农司寇的职务;五十四岁在少保的职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岁,并且得到善终。
但是因为他从十七岁入学以后,就恃才傲物,言语间经常的讽刺讥弹,语带双关的戏谑调侃他人。
阴间记录他轻薄的口过,已经满了二千四百七十余条了。
帝君因而震怒,已经将他记注在阴恶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的功名。
倘若他仍然不知道悔改,到满了三千条过失,就要夺掉他的寿命了。
并且还要处罚他的子孙沦落为乞丐。
因为这些轻薄的口过,会伤了天地间的和气,也触犯了神明的忌讳,所以这种口业的罪过。”

停了一会儿,文昌帝君又指示说:
“恶业就是犯了少许一些,也会有果报的,这就不需要再说了。
口头上的讪笑,随意的讥弹讽刺,这种笑里藏刀、隐匿贼害他人之心,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很难自己觉察了。
最后竟然连言语容貌和心胸,全部变成轻薄了。
而这些口恶,也全都被鬼神记录下来,所以凶煞恶事,也就跟随而来了。
本来命中该享有极大福报,一下子就转变成贫穷下贱的命了。
实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
你应当广劝世人,要以此为戒,不要再烦我在签榜的时候,大费周章,犹豫不决!”
王用予听完教谕,就向文昌帝君再拜而退。
这时候,文帝君行宫的大钟已经响起,王用予因而警醒。
外面的鸡,也已经叫过三次了。
王用予于是到行宫叩谢了文昌帝君,然后立即拿起笔来,记下了上述的梦境。
等到秋天开榜时,周吉果然考中了山西省的第一名。
王用予因而就将这个梦境的记录公诸于世,用来警惕世人。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
Top